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Ⅵ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按ASTM(美国试验和材料检测协会)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
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近红外光主要是对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其中包含了大多数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由于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不同的基团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基团和同一基团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波长都有明显差别,且吸收系数小,发热少,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载体。
近红外光照射时,频率相同的光线和基团将发生共振现象,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而近红外光的频率和样品的振动频率不相同,该频率的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因此,选用连续改变频率的近红外光照射某样品时, 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通过试样后的近红外光线在某些波长范围内会变弱,透射出来的红外光线就携带有机物组分和结构的信息。通过检测器分析透射或反射光线的光密度, 就可以确定该组分的含量。
纵观岁月长河,一切都沿着时间轴线逐年变迁,航空摄影测量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设备决定能力 公司成立于2003年,对于初露头角的飞燕遥感来说,先进的航摄设备可谓是“立足之本”。在初创之期,公司便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UCX数码航摄仪,承接了国家“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选线...
飞燕遥感有幸承担了本项目,通过搭载4.5亿像素数码航摄仪与激光发射频率高达2000KHz的激光雷达航摄仪获取了宿松县全域2370平方公里的高清影像数据。 结合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全域大场景地形级三维模型,并对宿松县内重点区域实施无人机近景倾斜航摄,实现县级三维模型的试点试验,为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
苏州市多源数据实景三维项目成果验收会在苏州市召开,项目成果顺利通过验收。项目采用飞燕遥感自有无人机获取了100平方公里的倾斜三维数据,并通过倾斜三维场景自动构建生产工艺进行三维数据的生产制作及对模型单体化处理。为了更快完成、更全覆盖、更高品质完成航摄任务,公司投入了两组无人机组,分别使用固定翼...
电话:025-83216189
邮箱:frank.zhao@feiyantech.com
传真:025-83226189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领智路56号星河World产业园3号楼北8楼
微信公众号
总经理微信
版权所有:飞燕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 2019 备案号:鄂ICP备19029994号-1 苏ICP备2002266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21194号
简体中文/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