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Ⅵ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按ASTM(美国试验和材料检测协会)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
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近红外光主要是对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其中包含了大多数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由于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不同的基团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基团和同一基团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波长都有明显差别,且吸收系数小,发热少,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载体。
近红外光照射时,频率相同的光线和基团将发生共振现象,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而近红外光的频率和样品的振动频率不相同,该频率的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因此,选用连续改变频率的近红外光照射某样品时, 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通过试样后的近红外光线在某些波长范围内会变弱,透射出来的红外光线就携带有机物组分和结构的信息。通过检测器分析透射或反射光线的光密度, 就可以确定该组分的含量。
国家政策 ●2019年12月,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 ●2020年6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 ●2020年7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的...
激光雷达技术是获取三维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测绘地理信息洞察、获取精确数据的一双“慧眼”。 通过激光雷达发射的激光束,可以获得探测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形状等参数、信息,从而将探测目标的每个细节都精确建模还原;将高精度的激光雷达安置在飞机、卫星上,即可精确还原大范围的地形地貌...
自无人机航摄引入测绘领域以来,凭借其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精细准确、成本低等特点,在数字城市规划建设、应急救灾、电力巡检、智慧水利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土地利用和城乡监测工作中,通过对比历史影像数据与无人机获取的最新影像数据,可快速查询辖区内违章或拆迁建筑的数量和位置;在环境监测中,无人机能...
电话:15005176088 (总经理热线)
邮箱:frank.zhao@feiyantech.com
传真:025-83226189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领智路56号星河World产业园3栋8楼
微信公众号
总经理微信
版权所有:飞燕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 2019 备案号:鄂ICP备19029994号-1 苏ICP备2002266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21194号
简体中文/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