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试点技术大纲》指出,新型基础测绘将以“基础地理实体”为核心的成果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带动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的全面创新,从而实现基础测绘高质量发展。
基础地理实体作为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的核心,应围绕“两支撑、一提升”,按照“实体化、时序化、人机兼容理解”等要求,在充分考虑原有成果利用基础上,结合对地观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基础地理实体自身特点,确定基础地理实体的分类、粒度和精度相关原则。
基础地理实体的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性。分类体系应体现各应用部门的基础共性需求,是各部门应用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对于可利用属性信息进行细化区分的实体宜合并为同一类别。
2.系统性。分类体系结构应正确反映基础地理实体与属性横向、纵向的体系结构,分类或分级的层次应清晰合理,同级分类应采用相同的视角。
3.可扩展性。分类体系应留有适当的扩充余地,当现有分类仍不能满足分类需要时,可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在现有分类基础上按照扩充要求进行类别扩充。
4.稳定性。应选择各基础地理实体最稳定的特征及属性作为分类依据,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重大变更,分类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空间粒度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性。设置的空间粒度应符合基础测绘的基础性、公益性要求,按照“一个实体只测一次”的原则,粗细程度应适宜。
2.完整性。设置的空间粒度应保留基础地理实体原有的类别等重要语义特征,不应因粒度分割造成重要语义特征发生变化。
3.一致性。设置的空间粒度应与基础地理实体的行政区划管理权属、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管理权属等保持一致。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实体精度包括几何精度、时间精度和属性精度等。时间和属性等精度的设置原则和具体要求在后续相关技术文件中细化,本文件着重对几何精度进行规定。几何精度在设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几何精度应结合基础地理实体的特征进行科学设置。
2.差异性。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基础地理实体在进行数据采集生产时宜采用不同的几何精度。
3.按需性。几何精度应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进行合理设置。
2021年,飞燕遥感凭借丰富的航摄经验与百人数据处理团队,承接了安徽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精细化更新项目。根据1:10000基础测绘精细化更新试点任务要求,飞燕遥感完成了全椒县、郎溪县的...
近日,安徽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公示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奖评选结果,飞燕遥感承接的“县...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 转眼2024年已走入尾声 这一年,我们主动拥抱新浪潮、新趋势 在...
项目在苏州市区范围内实施数码航空摄影,范围覆盖苏州市区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其中陆...
飞燕遥感总经理受邀作《三维地表动态监测多模态数据集》报告。三维地表动态监测多模态...
本次研讨会为进一步发挥实景三维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时空基底作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
电话:025-83216189
邮箱:frank.zhao@feiyantech.com HR@feiyantech.com(人力资源)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领智路56号星河World产业园3号楼北8楼
微信公众号
总经理微信
版权所有:飞燕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 2019-2025 备案号:鄂ICP备19029994号-1 苏ICP备2002266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21194号
简体中文/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