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要求
基础地理实体可分为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地理实体和管理地理实体三大类。自然地理实体重在表示自然生成或生长的地理实体,人工地理实体重在表示人类建造或改造的地理实体,管理地理实体重在表示重要管理需求所对应的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和人工地理实体可作为各实体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管理地理实体所蕴含的内容可同时作为自然地理实体和人工地理实体的属性。各大类均根据基础地理实体的内容及从属关系依次进行类别细分。
1.自然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山体、水系、冰雪、海洋、农林用地与土质等。各一级类按照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
2.人工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水利、交通、建(构)筑物及场地设施、管线、院落、人工地貌等。各一级类按照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
3.管理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行政区划单元、地名地址、国土空间规划单元、其他管理单元等。各一级类按照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
4.各大类中已有的类别不应修改和重新定义,地方可根据应用需求,在同级的分类上进行扩展,或对某一类别进行细化,并给予相关说明。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中,自然地理实体与人工地理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应结合实体的语义及几何特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空间粒度确定。管理地理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应与相关管理部门要求一致。各类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空间粒度指标在后续相关技术文件中细化。
1. I类:具有标志性意义或特色属性等语义特征的基础地理实体,应全部采集,其空间范围和几何形态应根据实体实际情况确定。如具有可区分的实体名称、行业名称代码等的河流、道路等基础地理实体。
2. II类:具有明确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管理权属的基础地理实体,应依据权属要求采集。如房屋、耕地等基础地理实体。
3. III类:除I、II类外,空间几何形态在二维平面呈线状的基础地理实体,应依据实体的长度阈值或宽度阈值确定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如非I、II类的乡村路、行树等基础地理实体。
4. IV类:除I、II类外,空间几何形态在二维平面呈非线状的基础地理实体,应依据实体面积阈值确定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如非I、II类的绿地、场地等基础地理实体。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几何精度指标设置。
1.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几何精度应包括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精度指标宜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指标,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指标。
2.根据基础地理实体所在区域和类别的不同,将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几何精度划分为城市级和地形级。在实体数据采集生产过程中,对于市级层面能够组织开展的,对应的实体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表1中市级层面采集对应的几何精度要求;对于市级层面无法落实、需要省级层面组织开展的,对应的实体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表1中省级层面采集对应的几何精度要求;对于省级层面仍无法落实、需要国家层面组织开展的,对应的实体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表1中国家层面采集对应的几何精度要求。
表1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几何精度要求
等级 |
精度值(m) |
||
/ |
平面位置中误差 |
高程中误差 |
|
城市级 |
市级层面 |
0.3~1.6 |
0.25~2.0 |
省级层面 |
2.5~7.5 |
0.5~6.0 |
|
国家层面 |
12.5~37.5 |
0.5~14 |
|
地形级 |
省级层面 |
2.5~7.5 |
0.5~6.0 |
国家层面 |
12.5~37.5 |
0.5~14 |
|
注: (1)在条件较好的区域,根据客观实际参考本表设置几何精度。 (2)在生态空间或特殊困难区域,几何精度在原有精度基础上放宽0.5倍。 (3)行政区划单元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GB/T 17796 确定。 (4)地名地址数据的地理位置确定方法可参考GB/T 23705 确定,几何精度不作限定。 (5)国土空间规划单元和其他管理单元数据的几何精度根据相关部门要求规定。 |
基础地理实体分类代码采用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大类、一级类、二级类和三级类码,具体代码结构如下:
X X XX XX
| | | |
大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1.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其中1为自然地理实体,2为人工地理实体,3为管理地理实体。
2.左起第二位为一级类码,标识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一级类基础地理实体,为1~9的数字码。
3.左起第三、四位为二级类码,标识在一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二级类基础地理实体,为01~99的数字码,若一级类无对应的二级类,则赋码00。
4.左起第五、六位为三级类码,标识在二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三级类基础地理实体,为01~99的数字码,若二级类无对应的三级类,则赋码00。
参考《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基础地理实体的分类与代码可以实现对照映射。
2021年,飞燕遥感凭借丰富的航摄经验与百人数据处理团队,承接了安徽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精细化更新项目。根据1:10000基础测绘精细化更新试点任务要求,飞燕遥感完成了全椒县、郎溪县的...
近日,安徽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公示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奖评选结果,飞燕遥感承接的“县...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 转眼2024年已走入尾声 这一年,我们主动拥抱新浪潮、新趋势 在...
项目在苏州市区范围内实施数码航空摄影,范围覆盖苏州市区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其中陆...
飞燕遥感总经理受邀作《三维地表动态监测多模态数据集》报告。三维地表动态监测多模态...
本次研讨会为进一步发挥实景三维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时空基底作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
电话:025-83216189
邮箱:frank.zhao@feiyantech.com HR@feiyantech.com(人力资源)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领智路56号星河World产业园3号楼北8楼
微信公众号
总经理微信
版权所有:飞燕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 2019-2025 备案号:鄂ICP备19029994号-1 苏ICP备2002266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21194号
简体中文/English